
行业新闻
国产除渣剂和日本石川除渣剂的区别
2025-09-23
国产除渣剂与日本石川除渣剂的核心差异体现在“原料-结构-性能-用量-安全”五个环节,直接决定使用成本、金属损耗和现场操作体验。
原料与结构
国产:以珍珠岩或火山灰为主,属含水铝硅酸盐,比重1.1–1.3g/cm³,膨胀倍数5–7倍,需靠较高结晶水获得膨胀,遇到1350℃铁水易迸溅。
石川:采用日本金泽流纹岩天然玻璃轻石,SiO₂66–80%,内部自带封闭微孔,比重仅0.65–0.75g/cm³,膨胀倍数12倍以上,结晶水低,几乎无飞溅。
用量与效率
同样容积浇包,石川因“轻+高膨胀”,单吨铁水只需0.2–0.3L;国产剂需0.5–0.6L,用量多出约1倍,综合成本反而高10–15%。

聚渣与铁损
石川粘渣力80–120N/m²,渣壳脆、不粘包,冷渣金属残留≤0.8%;
国产剂粘渣力30–80N/m²,渣粒易散,铁损3–5%,扒渣时多带走铁水。
安全与环保
国产剂因结晶水高,现场出现“噼啪”爆裂,需加长柄工具远距离撒布;石川剂升温即柔和膨胀,无烟无尘,可近距操作,车间粉尘量下降60%以上。
适用场景
国产剂:对成本极敏感、质量要求中等的灰铸铁、可锻铸铁批量生产。
石川剂:高端球铁、蠕铁、精密铸钢、风电件等“夹杂物一票否决”工艺,或自动化浇注线要求“少渣-无飞溅”场合。
一句话总结

石川剂“轻、膨、脆、净”,综合用量少、铁损低、操作安全;国产剂胜在单吨采购价低,但膨胀-粘渣-铁损指标落后,高端件综合成本反而更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