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行业新闻
炼钢工业中用什么含量的硅铁比较好?
2017-03-06
在铸铁工业中用作孕育剂和球化剂。硅铁是现代工业中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,它比钢便宜,容易熔化冶炼,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和比钢好得多的抗震能力。特别是球墨铸铁,其机械性能达到或接近钢的机械性能。在铸铁中加入一定量的硅铁能阻止铁中形成碳化物、促进石墨的析出和球化,因而在球墨铸铁生产中,硅铁是一种重要的孕育剂(帮助析出石墨)和球化剂。
取向硅钢的生产通常需要利用细小的弥散分布于钢中的MnS作为脱碳退火过程中初次晶粒长大的抑制剂。但是,MnS的固溶温度在平衡态时约为1320℃,采用钢中MnS作为抑制剂的取向硅钢在轧制前需采用高温板坯加热工艺,其缺点是氧化渣多,材料烧损大,成材率低,板坯凝固组织过于粗大,加热炉修复频率高,制造成本高,组织遗传后热轧板中容易形成很深的横向裂纹,产品表面缺陷多,成品率低且性能不稳定。为此,人们积*探索采用低温板坯加热工艺生产高磁感、低铁损的取向硅钢。生产低温取向硅钢的常规操作是:在炼钢时添加少量晶界偏析元素或抑制剂形成元素,并在脱碳退火过程中进行渗氮处理,获得足够数量且均匀分布的抑制剂,起抑制初次再结晶晶粒正常长大的作用。研究工作表明,低温板坯加热工艺节约了能源,降低了生产成本,提高了生产效率,目前已成为取向硅钢研发的热点。
低温取向硅钢在成分控制方面主要是采用抑制剂AlN和添加Cu之类的抑制剂形成元素或Sn,Cr之类的晶界偏析元素来取代MnS。 新日铁系统研究了加入0.15%~0.2%Cu对Hi-B钢组织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。他们发现,钢中会形成Cu1.8S,其固溶温度为1200~1250℃,析出温度为1000℃,比MnS低(MnS的析出温度为1100℃);另外,Cu是扩大γ相区的元素,控制好精轧温度可获得足够数量的γ相,利用γ相转化为α相时析出的细小(30~50nm)弥散分布的(Cu,Mn)1.8S来抑制初次晶粒的生长,降低二次再结晶温度;控制好冷轧和后续退火条件可获得高比例的高斯织构组分,从而有利于提高磁性能。Cu还能改善Hi-B钢中因加Sn或Sb引起的底层质量变差的问题。在以Cu作为主要抑制剂形成元素的取向硅钢中,由于Cu与Mn竞争与S结合,Mn的含量控制得相对较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