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行业新闻
炼钢用增碳剂标准
2017-12-12
增碳剂在铸造时使用,可大幅度增加废钢用量,减少生铁用量或不用生铁。电炉熔炼的投料方式,应将增碳剂随废钢等炉料一起往里投放,小剂量的添加可以选择加在铁水表面。但是要避免大批量往铁水里投料,以防止氧化过多而出现增碳效果不明显和铸件碳含量不够的情况。增碳剂的加入量,根据其他原材料的配比和含碳量来定。不同种类的铸铁,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增碳剂。增碳剂特点本身选择纯净的含碳石墨化物质,降低生铁里过多的杂质,增碳剂选择合适可降低铸件生产成本。
冷成型加工*域良好的替代材料将是那些不依靠高的碳含量、而是由其组织来保证高强度的钢种。已经在扁平材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低碳、硼和铌微合金化的理念具有潜在作用,并应用到紧固件等长材生产中。硼可以明显提高钢的淬透性,这是由于硼抑制奥氏体-铁素体相变,并促进低温相变产物如退化的珠光体或上贝氏体形成。 另-方面,加入铌,通过多种机制提供高的强化效应:1)晶粒细化;2)降低奥氏体-铁素体转变温度;3)析出强化。
铌、硼复合加入,产生更强的综合作用,延迟奥氏体-铁素体相变,即使在空冷条件下,在较厚断面中也能实现均匀的低碳贝氏体组织。获得的低碳贝氏体组织提供高强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等好的性能配合。研究B、Nb和B+Nb在低碳钢中的作用,进而分析这些钢的冷镦特性,结果表明,钢在拉拔过程中表现出非常高的伸长率。这些钢*先在非常低的精轧温度下(~840℃)控轧成线棒,然后控冷,获得低碳贝氏体组织。加工硬化行为至关重要,这是因为紧固件所需的强度水平可以通过冷加工实现。C-Mn-B钢需要轧态具有*低50%的伸长率以达到所需的抗拉强度水平,强度范围在800~1000MPa,这是SAE8.8级螺栓要求的水平,伸长率*大达到300%。另-方面,C-Mn-Nb-B钢在其含有-些马/奥岛(MA)的贝氏体组织中具有高密度位错,其加工硬化行为比C-Mn-B钢更好,在~60%伸长后达到SAE10.9级螺栓的强度水平。需要提出的是,后续冷镦加工残余塑性值总是超过40%,这说明在冷镦全过程中坯料仍具有非常好的冷镦加工塑性。对比使用低碳铌微合金化贝氏体钢和传统淬回火(Q&T)钢生产的螺栓的强度水平,可以看出,尽管低碳贝氏体钢平均强度水平稍低些,但仍然满足8.8级螺栓要求的技术指标。